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!今天是:

鄂东南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斗争和湘鄂赣边区苏区县的建立(五)

来源:崇阳县史志研究中心    日期:2024/12/23 16:51:04     字体:   分享到:

苏区军民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斗争

1933年1至3月,为了保卫和发展苏区,中共鄂东南道委在通山兰田村,先后召开了第一、二次常委扩大会议(统称为“兰田会议”)。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阳新、通山、龙燕3个中心县委(蒲圻中心县委已于1932年1月恢复)和河北、河南(指富水以北、富水以南)两个指挥部。提出各中心县委要把扩大红军,迅速恢复红三师七、八、九3个团的建制,壮大与发展地方游击队作为首要任务。

1933年1月,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成立,黄玉田任书记。县委机关设在孟垅,辖修武崇通和鄂南各县。中共通山中心县委先后组建了通山独立营、修武崇通独立团和咸蒲崇通游击队3支地方武装,配合红军作战,保卫苏区。同月,中共阳新中心县委在富河以北成立,黄美仁、徐书龙先后任书记。中心县委集中各县游击队,组成河北独立团,开展武装斗争,后扩编为河北师。尔后,中共龙燕中心县委在富河以南成立,王敏亨任书记,辖中共龙燕、武宁、修武崇通和瑞昌4个县委。中共龙燕中心县委成立后,集杨林、龙港、燕长等地的游击队,组成以明玉庭为团长的龙燕独立团配合红军开展武装斗争。兰田会议召开后,各县动员组织兵员数千人,红三师发展到2600余人,长短枪2290支。加上新成立的中共龙燕、阳新、通山等中心县委集各地游击队组成的独立营或独立团配合作战,鄂东南苏区反“围剿”斗争的武装力量大大增强。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作出将红三师扩编为红十七军的决定。中共鄂东南道委接到中共湘鄂赣省委、省军区的命令,由方步舟等率红三师到江西万载高村与红十六军集结。为执行省委、省军区命令,会议研究决定:将红三师七、九团为主力组成红三师主力军,由方步舟、张焘带队去江西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攻取南昌锦水;由红三师八团与道直各武装工作队组成红三师预备队(对外仍称红三师),担负保卫鄂东南苏区的任务。

红三师主力入赣后,中共鄂东南道委为适应反“围剿”斗争的需要,一方面从各县游击队、赤卫队中选调部分人员到红三师八团,扩充八团的兵力;一方面继续加强各中心县委的组织建设和武装力量。为打破被敌分割的局面,采取了分片抗击国民党军进攻包围的作战方针。由于苏区军民团结战斗,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
在湘鄂边县苏区,1932年12月,湘鄂边县一游击队分队在桂花泉的小沙坪开展群众工作时,与窜到该地“清乡”的杜青生保安团狭路相逢。游击队在分队长刘水兵的带领下,凭着熟悉地情的优势,一阵猛冲猛打,打死团丁3人,缴获步枪6支,保安团逃遁。1933年2月6日,桂花泉小沙坪农会主席陈水清报告:通城地主武装在武汉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,由国民党三十三师冯兴贤部辎重营押运,可能在14日或15日从羊楼洞出发,经桂花泉的小沙坪运到通城。中共湘鄂边县委接报后立即研究决定,由独立营在茅湾(今桂花泉镇双港村)途中伏击。13日晚,各区游击队秘集于小沙坪栎冲陈家。14日拂晓,由政委周长工作简短动员后,独立营300余名官兵进入茅湾,埋伏在敌军必经之地的两边山上。部队冒着严寒、忍受着饥饿在山上隐伏一天,不见敌军到来。15日拂晓,部队又进入伏击阵地。上午9时许,敌尖兵班搜索前进,独立营未惊动敌人,放敌尖兵班过去。不一会,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地段,营长舒正洪鸣枪发出攻击令。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,敌营长等20人被击毙,敌副营长及同行的两个反动神甫等120人被俘,缴获长短枪117支、子弹2箱。同月,营长舒正洪、政委周长工又率独立营在小沙坪伏击国民党押运军饷的1个营,缴获步枪64支、手枪24支、各种衣物食品60余担以及部分医药。1933年4月,传来了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斗争胜利的消息,鄂东南苏区的红色革命武装继续主动出击。5月,敌人设立在湘鄂边苏区县十字坳碉堡常驻有一个连的兵力。一次,敌兵换防的情报被湘鄂边县保卫局获悉,独立营迅即予以袭击,打垮换防的敌兵,烧了碉堡,将敌据点拔除。独立营在长达100里、宽30余里的区域内,神出鬼没地开展反击,有力地抵御了敌人的“围剿”,打击了土豪劣绅和地方反动武装的气焰。

在咸宁、通山地区,红三师八团与咸宁游击队合力进攻咸宁的官埠桥及通山的杨林桥,歼灭敌第十四军八十二师容景芳部的二营和三营。在8个月内,共消灭大幕山一带的驻敌一个团,缴获无线电台一部、步枪400余支,以大幕山为中心的苏区得到恢复和发展。

在富河(水)以北地区,红三师与河北指挥部指挥的大冶、阳新、鄂城各县游击队,接连在殷祖、梁显堍等地发起攻击。梁显堍一战,消灭敌二十六师郭汝栋部的1个营,保卫了大冶、阳新、鄂城的部分苏区,发展了河北地区的地方武装。

在富河(水)以南地区,中共鄂东南道委派出武装工作团,协助河南赣北各地游击队袭扰敌人,重新建立了以太平山为中心的苏区。

这一时期,由于中共龙燕、修武崇通、湘鄂边、咸蒲崇通县委和阳新、通山、龙燕3个中心县委的相继建立,河南、河北指挥部率领地方武装,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既独立作战,又互相策应,构成犄角之势,逼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,使鄂东南苏区经受住了敌人10万余兵力、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反复“围剿”的严峻考验。

1933年5月,红三师主力七、九团返回到鄂东南后,迅即联合鄂东南的游击队、赤卫队,扫荡驻在咸宁、通山一带的敌人。7月,红三师与敌第十军四十八师徐源泉部1个团大战于石灰窑,歼敌大部。至此,敌人的第四次“围剿”被我军民粉碎。

鄂东南苏区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斗争,从1932年3月开始至1933年7月结束,比中央苏区反“围剿”斗争时间开始得早,结束得晚,共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。鄂东南军民在中共鄂东南道委的领导下,不仅恢复和巩固了“围剿”前的大部分老苏区,而且开辟和新增了龙燕、湘鄂边、修武崇通、咸蒲崇通4个新苏区。


在线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