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!今天是:

崇阳苏区的土地革命及各项建设(五)

来源:崇阳县史志研究中心    日期:2024/12/24 9:13:03     字体:   分享到:


苏区的文化教育医疗

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土地革命的开展,受压迫的贫苦农民不但要求成为土地主人,而且要求成为文化的主人。尽管当时的物资困难,教师缺乏,但苏区党政组织十分重视文化、教育、卫生事业的发展。县、区苏维埃政府设有文化部,乡苏维埃政府设有文化委员,统一管理苏区的文化、教育和卫生事业。

(一)苏区的文化

崇阳苏区的文化工作,包括政治宣传、各种文艺宣传,形式多样,以达到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团结人民、打击敌人的目的。

在县域边境苏区,凡红军经过的地方,显眼的墙壁上都有用土红颜料刷写的宣传标语。金塘镇林家村至今还保留着红十六军第七师司令部1934年刷写在墙上的8条标语。内容主要为:打土豪,分田地,鼓励工农群众武装起来,坚决与反动民团作斗争。苏维埃政府利用十月革命纪念日、三八妇女节、五一劳动节等节日,组织群众集会进行演讲宣传,教育群众。此外,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革命文娱活动风行苏区,自编自演自唱《红军歌》《红军好比灵芝草》《拿起刀枪投红军》《不平歌》《建立苏维埃》《十里送情郎去当兵》《山歌不唱心不开》《白匪喝了迷魂汤》《誓把革命来完成》等40余首表达歌颂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歌。这些民歌词作通俗,真实抒发了苏区人民的心声。如其中的《红军歌》歌词较为典型:

起来,拥护(哦)苏维埃!

领导(哦)革命走向光明,救出哪一切穷苦工农兵。

推翻诸帝国,解放我贫民,快来团结紧,一致向前冲。

破坏与建设,贵重在于坚,打倒资本,消灭阶级,促进民主权。

工人吃苦真难当,自幼进工厂,手劳脚又忙,资本家辞退我,赶我似豺狼。

作工二十时,工资又渺茫,上难养父母,下难供儿郎,千辛万苦为人作嫁妆,谁不心痛伤。

转眼日东升,赤色旗飘扬,快快加入共产党,才能得解放。有饭大家吃,有福共同享,竭心齐奋斗,转时生活要改良。

1934年5月30日,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创办的《铁军报》创刊号出版,为8开石印,图文并茂,在湘鄂边中心县各区乡发行。12月,红军地方革命工作队百余人进驻苏塘,开展革命宣传,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,宣扬中国共产党为民爱民的宗旨。1935年2月,在庆祝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,演出话剧《剥削者的嘴脸》等节目,让广大群众深受教育。增进了苏区群众对共产党、对红军的爱,对土豪劣绅、国民党反动派的恨;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意志和决心。

(二)苏区的教育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中共崇阳县委、修武崇通县委、湘鄂边县委、鄂东南道委先后在高枧灵官殿、球台屋、小山界、老胡洞、大源龟背山、大东港老屋陈家、塘口界头塘、台山桃李庵、二家岭、双港应家畈、塔坳、泉湖殷家冲、吊楼下、刘家祠堂等地创办了17所列宁小学、红色小学和各种类型短训班、干部轮训班、工农文化补习学校、妇女半日制学校。办学时间长则二三年,短则三五个月,开设列宁理论、政治常识、算术、作文、习字5个科目。1929年秋,中共党员王觉非(后任高枧党支部书记)在地处修水、通城、崇阳3县交界的高枧灵官殿创办列宁小学,用打土豪没收的桌椅当课桌,自己动手编写小学高、中、低年级语文、算术课本3套6册,开设学文、习字、唱歌、做操四门课程。每天上课5门,初一、十五放假。提倡尊师爱生,废除体罚教育。初办时1个班,学生20余人,不到半年,学校发展为3个班,学生增至120余人,教员增至5人。后又在老虎洞等地办红色学校多所。1933年,湘鄂边县县委常委周努力、少共书记李平,在所属方山应家畈开办区、乡苏维埃干部、青少年积极分子政治、文化轮训班,10天一期,每月逢五开学,学员10-20余人。办学时间近3年。1935年夏,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区,苏区教育停办。

(三)苏区的医疗

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红军先后在三山仙人洞、塘口大东港、金塘栎树洞、高枧老虎洞、台山二家岭、双港漆树坡、泉湖埂场山等地开办临时医院,治疗小伤小病,便于红军伤病员疗养,并附设医护培训班。各临时医院除为红军伤病员治病疗伤外,还主动为当地老百姓进行医疗救治,向老百姓传授医疗卫生常识。

1930年12月,蒲圻中心县委红军医院部分人员转移到崇阳三山仙人洞,有轻伤员30余人、重伤员10余人,医生罗斌(阳新人)、龙武。翌年8月,因战争失利,转移至泉湖梗场山,后并入湘鄂边县红军医院。1932年,红军在高枧老虎洞老鸪尖山脚下的冲头屋办休息所(即红军医院),所长姓夏,阳新人;医生黄柱宗,通城黄袍人;医护人员七八个。没有病床,借用老百姓的房子,搭地铺当病床。由于国民党封锁严密,药品奇缺,医务人员以极端负责的精神,靠采集草药治疗,使许多伤病员短期内恢复了健康,重返部队。1933年,中共湘鄂边县委在台山二家岭创办医护培训班,有宋金香等15名学员,由乡苏维埃政府联络员、中医潘云夫任教员,传授中草药采集、炮制及伤病救护常识,为期一年。后由医生周书成、王文带领10多名伤员迁往通城。1934年1月,湘鄂边中心县委又在双港漆树坡设立红军医院。翌年春迁泉湖埂场山,并在罗家沟、庙前冲、大坡岭设分所。医生有罗斌、吴子英(蒲圻人)、万显清(通城人)等6人。当年10月,因叛徒告密,敌人突袭红军医院,仅两名医生和10余名伤病员突围至修水,其余80余人遇难。


在线反馈